日本装配式建筑技术为什么领先?
日本装配式建筑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968年,日本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
1990年代,他们采用部件化、工厂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住宅多样化需求的策略加速发展。
日本装配式建筑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从一开始就追求中高层住宅的配件化生产体系。
这种生产体系能满足日本人口比较密集的住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装配式住宅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标准,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技术标准化
大力推动住宅标准化建设
早在1969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开展材料、设备、制品标准、住宅性能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依靠各有关协会加强住宅产品标准化工作。
据统计,1971年至1975年,仅制品业的日本工业标准(JIS)就制定和修订了115条,占标准总数187条的61%。1971年2月通产省和建设省联合提出“住宅生产和优先尺寸的建议”,对房间、建筑部品、设备等优先尺寸提出建议。
建设省于1979年提出了住宅性能测定方法和住宅性能等级的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住宅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极大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建立优良住宅部品(BL)认定制度
该审定制度于1974年7月建立,所认定的住宅部品由建设省以建设大臣的名义颁布。
1987年5月以后,建设省授权住宅部品开发中心进行审定工作。住宅部品认定中心对部品的外观、质量、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安装性、价格等进行综合审查,公布合格的部品,粘贴“BL部品”标签,有效时间为五年。
经过认定的住宅部品,政府强制要求在公营住宅中使用,同时也受到市场的认可并普遍被采用。优良住宅部品认定制度建立,逐渐形成了住宅部品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是一项极具权威的制度,是推动住宅产业和住宅部品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建立住宅性能认定制度
为了保证工业化住宅的性能质量,使业主清楚工业化住宅质量情况,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建设省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目前已制定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规程》,其目的是为购房者选择住宅提供参考,并保证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
实行住宅技术方案竞赛制度
日本将实行住宅技术方案竞赛制度作为促进技术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式。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围绕不同的技术目标,多次开展技术方案竞赛。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案设计比赛,不仅实现了住宅的大量生产和大量供给,而且调动了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满足了客户对住宅的多样化需求。
以批量化规模发展装配式建筑
协会、社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批量化
日本预制建筑协会成立于1963年,由日本交通建设省和经济产业省主管,为一般社团法人,设有总会、理事会、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6个分会和1个事务所:预制建筑分会、标准建筑分会、公共关系分会、教育分会、保险与担保推进分会和一级建筑师事务所协会。从1988年开始,对PC构件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进行认证。
借助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发展契机发展装配式建筑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坚持多途径多方式多措施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201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在新建建筑中,按照结构类型划分,木结构建筑占比41.4%,钢结构建筑占比37.9%,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占比20.1%。在新建住宅中,木结构住宅占比55.5%,钢结构住宅占比18.1%,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占比26.3%。
装配式建筑多样化发展
日本建筑的层数越高,它的工厂化预制比例越高。9层以下的住宅,全部现浇,而不是用预制的方式来建造;层数在20层以下,会用半预制;如果超过20层的话,包括梁、柱在内会全部预制。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考虑模板的利用率和成本摊销;
二是建筑的层数越高,泵送商品混凝土的难度越大,高空养护的难度和工作量也越大,所以减少现浇量对施工效率的提升是有价值的。
日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是纯粹的装配式结构,对关键的框架梁柱节点及楼板叠合层均采用现浇处理,既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达到了与现浇“同等型”;又解决了建筑部件、暖通空调、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建筑和设备专业的要求,做到了协调统一、优化配置,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建筑性能和功能。
日本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框架结构占有相当大比例。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结构可靠性问题,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应用大幅提升;通过精装修,使“露梁露柱”问题巧妙地得到处理,同时大大减少了二次装修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
日本装配式建筑典型案例
日本装配式住宅体现在向更高的高度发展,已有部分预制装配式住宅超过200m,2008年建造的塔高50多层东京塔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案例。
梁的上排钢筋随预制构件在工厂绑扎好,在现场楼板安装完成后会有一层楼板钢筋锚入后浇砼板。正式的楼梯是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安装比楼层结构快两层,以便于施工人员上下通行,既节省了临时通道费用,又很安全。
预制梁用于机电穿线的洞口是在工厂预制时在梁上预留好的。连塔吊连接的预埋件也都是在预制厂预埋的,每个埋件8个螺丝孔丝毫不差。保温做在室内,是喷涂的发泡胶,不用担心外墙保温脱落,并且使用几十年后也很容易更新。梁下为墙体需要的预埋件在工厂埋好,施工深化设计仔细认真。挂机电管线的挂钩是直接粘在预制楼板上,不用套管或桥架,五颜六色的线区别不同的功能。地面管线的固定方式,使用镀锌定型支架,软管遇到返梁处细心地设置了过渡垫块,以防止以后长期使用时因重力导致变形影响通畅。
推荐阅读:
☞赵钿:装配式建筑未必贵
来源: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
点击“阅读全文↓↓↓”进行在线报名!
点击“阅读全文↓↓↓”进行在线报名!